電療

常用的電療儀器包括TENS(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,經皮神經電刺激,亦稱低周波)IFC(Interferentiao current therapy,干擾波)ES(Electrical Stimulation,電刺激)FES(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,功能性電刺激)等。

一般因疲勞產生的腰酸背痛及淺層肌肉扭傷等均可使用低頻電刺激,而關節疼痛及深層肌肉扭傷疼痛則藉由中頻向量干擾波效果較佳,因中頻波能更深入人體組織。

電刺激的禁忌症為:身上有植入的電子裝置(如:心臟節律器)、開放性傷口、金屬植入部位,都不適用。干擾波產生之肌肉收縮,可能會使尚未癒合的骨折、新接合的神經或肌肉有斷裂的危險,亦須注意。

1.經皮神經電刺激(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)
經皮神經電刺激儀器體積小、價格低,且使用安全性高,故常作為居家疼痛控制之用。經皮神經電刺激止痛的基本原理是「閘門控制理論」在脊髓灰質背角的膠質層有中間神經元,可同時接受痛覺受器與感覺神經的訊號。當經皮電刺激產生感覺訊號傳入時,會刺激此神經元抑制痛覺受器的訊息繼續向腦部傳遞,達到止痛的效果。因效果通常無法持久,故比較適合用於處理急性疼痛。

而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個止痛的理論是腦內嗎啡的產生,利用電刺激產生與嗎啡類似的腦內嗎啡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,此原理止痛的效果比較慢,但可維持較久。如何用一台經皮神經電刺激器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止痛方式呢?主要差別在電流頻率的選擇,如果選擇低頻率領(<10Hz),止痛機轉偏向腦內嗎啡原理;如果刺激頻率較高(>100Hz),則以門閥控制原理為主。另外有的儀器可以提供複合式電刺激法,即交替式輸出不同頻率之電刺激。

2.干擾波(Interferentiao Current Therapy)
干擾波,是一種可以用來止痛,產生肌肉收縮,及產生按摩效果的電刺激方式。其電流範圍為1kHz10kHz之間。人體組織對此頻率範圍的電刺激的阻抗,較低頻電刺激小,因此電流較具穿透力,可治療深層的組織。干擾波又稱為向量干擾波,為利用兩組不同頻率的中頻正弦波刺激電極,其頻率相差為0~100 Hz之間,通常一組固定於4000 Hz,及另一組為可調式4001 Hz4100 Hz。當兩波相位相同時,產生建設性干擾,當相位相差180度時,產生破壞性干擾,合成一個0~100 Hz的低頻波。臨床治療時,兩組電極通常垂直交叉擺放。干擾波有許多不同的療效。

頻率介於05 Hz,且電流強度夠強時,可使肌肉收縮,進而促進腦內嗎啡的產生而止痛。頻率介於3050 Hz,可讓肌肉產生強直收縮,在肌肉一收一放間,可產生類似按摩的效果,促進血液循環。合成波頻率高於50 Hz時,可以干擾痛覺神經的傳導而止痛。

採用干擾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,對皮膚的刺激也小,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。臨床研究顯示,對於下背痛、退化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韌帶扭傷、肌腱炎(如網球肘)、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。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,可以考慮合併治療,以減少藥物的使用。

3.電刺激(Electrical Stimulation)、功能性電刺激(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)
電刺激的重要用途之一為預防肌肉萎縮,如:在顏面神經受損的狀況下,去神經的肌肉在恢復的過程中,可以用電刺激(ES)的方式減緩肌肉萎縮,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,以避免肌肉與週邊組織沾黏。